2025年9月14日,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(CIFTIS)成果发布环节,连续三年参加服贸会的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重磅发布《成都出海企业白皮书》。白皮书系统梳理了成都出海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出海模式,为探索可复制的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。

聚焦成都优势产业,系统呈现企业出海模式
作为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的专项研究成果,白皮书共设有九个章节,研究范围覆盖成都市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医药健康、新材料和绿色食品五大优势产业,以及能源化工、文旅等重点产业。
白皮书采用“产业分析+企业案例研究”的研究框架,在对各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开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,选取产业内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案例研究。白皮书全面梳理重点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,涵盖技术创新能力、行业地位、品牌优势、财务实力以及海外市场拓展经验等多个维度,为探索可复制的国际化路径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。

成绩与挑战并存,成都企业仍待形成系统化国际运营能力
白皮书研究显示,成都企业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,正加快海外市场布局,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。不少企业通过技术驱动、品牌塑造和多元国际化策略,成功探索出契合自身特点的出海路径,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模式。
同时,白皮书也指出,目前成都企业仍以产品出口和服务输出为主。相比之下,产能出海、特许经营、许可证贸易等更高层次、复杂的出海模式尚不普遍。这表明,多数成都企业的海外扩张仍处于初步探索和开拓阶段,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国际运营能力。
多项建议助力破解出海难题,为政府及企业提供有效参考
引导与服务保障,构建更加完善的出海支持体系,推动形成“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商协会支撑”的协同格局;二是打造海外品牌建设专项支持机制,推动优势企业通过品牌、文化、技术等多维度提升国际竞争力;三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本地企业“走出去”典型案例,通过示范带动效应,引领更多企业拓展全球市场;四是鼓励企业加强海外市场研究,提升合规管理和本地化运营能力。
“白皮书不仅首次系统呈现了成都企业‘走出去’的整体图景,还总结提炼可复制的国际化经验模式,形成对政府、企业和机构均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。”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傅诚刚在发布会上表示。对政府而言,白皮书有助于其全面把握成都企业的国际化实践和产业发展状况,为政策制定、支持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;对企业而言,白皮书总结了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出海模式,形成可操作的实践指南。

据了解,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未来将以白皮书研究成果为基础,立足企业全球化布局需求,持续推动跨境投融资数字服务平台建设,加快构建开放共享的跨境服务生态体系,为更多企业顺利“走出去”提供有力支撑。